2021年10月14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昆明开幕,盐城荣获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成为全省第四个获此殊荣的设区市,标志着盐城迈上了绿色转型发展的新台阶。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盐城拥有江苏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最丰富的风光资源、最广阔的开发腹地。2019年盐城湿地保有量76.97万公顷,约占全省湿地面积的27%。盐城是江苏湿地类型最齐全、资源最丰富的地级市,既有近海与海岸湿地,也有湖荡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等,蕴含了丰富的物种,也为盐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源。
盐城全市上下持续走好“两海两绿”路径,融入长三角,建设新盐城,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鉴于盐城丰富的生态资源,省委对盐城“十四五”规划提出殷切希望,“面朝大海、向海发展、赋能未来,成为绿色转型典范,让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既是省委对盐城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省委赋予盐城的历史使命。盐城能够取得生态与价值双赢,不是偶然的,纵观盐城市委市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即可发现端倪。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供给
盐城市委市政府很早就认识到生态对盐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出台《盐城黄海湿地保护条例》《盐城市绿化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做足“生态+”文化、旅游、康养等融合发展文章,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生态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2020年,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52,全省第一,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均持续向好。2021年1-4月,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位列全国第16位,成为江苏唯一再次进入全国前20强的城市,“盐城蓝”名不虚传。盐城拥有江苏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世界自然遗产作为盐城市宝贵财富的重要性。在市第八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曹路宝在报告中特别强调:“坚决扛起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责任,扎实开展生态修复,最大力度保护好生态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盐城是这么说的,盐城也是这么做的,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从7个大洲26个国家258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被评选为“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科学调整产业布局,增强绿色转型支撑
近年来,盐城持续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绿色经济的发展成果越来越丰富。盐城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盐城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成果,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时代答卷。战略地位实现了从“苏北城市”到“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的历史性跃升,产业转型实现了从“一业为主”到“多轮驱动”的突破性进展,城乡面貌实现了从“点上开花”到“面上成景”的全局性重塑,生态环境实现了从“盐田滩涂”到“世界遗产”的根本性蝶变,民生福祉实现了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的整体性改善。
在产业发展上,盐城大力发展绿色先进制造业,生产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从“一车独大”到汽车、钢铁、新能源和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全面起势,产业加速迈向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以海上风电产业为例,海上风电已建容量、在建容量均位居全国第一,被誉为“海上三峡”,盐城市加快打造国际海上风电名城,依托专业化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截至“十三五”末,全市风电装机容量738万千瓦,比“十二五”末增加548万千瓦、增长2.88倍,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352万千瓦,约占江苏省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61%,全国的39%,全球的10%,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在全国排名领先,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风电第一城”和绿色能源城市,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圈已经成型。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通“两山”转换通道
当前,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初步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初步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盐城市委市政府始终认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是盐城的第一要务,但生态环境也是关系盐城可持续发展、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短期看,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可能对盐城发展带来压力,但这种压力并不是来自于生态保护,而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绿色发展技术储备不足等导致。因此,生态保护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促进作用。盐城市委市政府不断探索生态产品和服务价值转化路径,一是着力建设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显著特征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确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强调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的绿色化,探索生态产品实现路径;二是引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大胆探索GEP核算和应用,推动GEP核算清单化、标准化、自动化、制度化,为摸清盐城“绿色家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做足“生态+”文化、旅游、康养等融合发展文章,借助黄海湿地世遗金字招牌,结合“千里风景廊道”建设,大力推行农业、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让好环境转化为好产品、好风景转变为新经济。
“十四五”时期是盐城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的关键时期,也是盐城面朝大海向未来、成为绿色转型典范、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盐城建设的现代化篇章的关键时期。盐城必须加大绿色转型的攻坚力度,尊重自然,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美生态就是盐城的金山银山理念,良好生态不仅是盐城发展的核心资源和核心竞争力,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强化绿色发展在盐城发展理念中的主要地位、核心地位,实现生态和价值双赢,让绿色成为盐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课题组负责人:薛浩(开云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党委副书记、教授、黄海智库管委会主任)
课题组成员:胡凌霞 周晓燕 金银亮
执笔人:刘荣 王丽坤